kaiyun登陆国运盛 体育兴——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6月10日,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前夕,体总筹备会副秘书长黄中给筹备组全体人员传达了这个题词。当时,一些看不起体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听了传达后,精神为之一振,逐渐转变了体育不过是“打打球”“玩一玩”的肤浅认识。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上正式传达这一题词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讨论时,人们喜气洋洋,尤其是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等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名体育教授,格外喜悦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毛主席把体育的真谛抓住了。”
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题词强调增强人民体质,特别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早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就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
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而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此,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初期延长了许多。
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发展体育事业,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奋发图强,团结拼搏,创造了出色的成绩。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体育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生机勃勃的伟大民族。
早年毛主席所处的中国,在一些西方甚至东方国家的眼里是“东亚病夫”,哪怕在一些国人的眼里,这里的国人也是愚弱的。为了普救苍生,毛主席选择了体育锻炼这个药方,他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就作了一篇《药文弱》的笔记,他在笔记中开门见山地指出:
“其在日本,学校最重运动,其运动之法有诸种:庭球、野球、蹴球、弓拔、击剑、柔道、短艇、游泳、徒步、远足会皆是。西国亦然。如远足会之事,以期举校远行,先择佳地,既至,则集众演说,莫敢不至者。凡此皆所以药文弱之道也,勉矣后生。”
毛主席对体育运动进行了不舍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1917年4月1日,他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表达了他对国民体质的忧虑,“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体育第一的观念。“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毛主席的体育观具有鲜明的迥异于传统的意味,他将体育与德、智并提,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种开创,他的这种思想在他以后的论述中也多有体现。
1950年6月19日,他在给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说:“此事宜速解决, 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
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给马叙伦去信谈及这个问题:“华东局一月十一日电报一件付上请察阅,其中第三项即谈到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
“学生成天看书,不能搞文化娱乐,不搞游泳,不跑跑跳跳,不能看课外读物是不行的。学生不能培养成书呆子……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论条件多么严酷,解放区的军民都在坚持着他们的体育,尽管他们的设施非常的原始和简陋,几根木棍支起的单杠也可以让他们上下翻飞,坑坑洼洼的场地也可以让他们生龙活虎。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体育迅速普及发展起来。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贺龙任委员会主任。1953年,在中央讨论体育工作时指出:
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体育活动的通知》。那时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涨,当时有个口号:“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广播一响,各行各业的人们随着乐曲集体做操,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大景观。
1954年4月1日,毛主席主持中央局会议,会议审议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提出:
“过去说过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但是,经过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1970年3月31日,主席在接见8341部队驻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负责人时说:“现代工业,把人固定在一个工种上,分工愈细,动作愈简单。要注意调节,每天要做两次工间操,每次十五分钟。”
工间操这种形式,在企事业单位一直沿续了相当时期,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所在单位仍然保持着做工间操的传统。
1952年7月,中国组成26名运动员参加的代表队参加了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赛场”的目标。
1953年8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大会上,吴传玉夺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中国选手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首枚金牌。
其后,中国的体育运动员以为国争光的精神,顽强地走上世界舞台,频频夺冠,佳绩叠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坚实和力量。毛主席对于重要的体育赛事和活动,非常乐于参与其中,观看激烈的比赛,接见运动员,对体育工作进行勉励和指导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像容国团、庄则栋、郑凤荣等一些著名的运动员,都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和表扬,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毛主席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一个积极的体育爱好者和参与者。他最喜欢的是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做操。1936年,毛主席对美国记者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体育锻炼的情形时说:
“寒假里,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喊,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我们露天睡觉,甚至于到11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质也许很有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往返行军,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
毛主席喜欢爬山,喜欢游水,不仅锻炼了体魄,还留下了精美的诗篇佳句。他以山命名的诗词有很多,例如《五律.登岳麓山》、《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莫干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等,他关于江河、游泳的诗词名句也让人记忆犹新,如他在1925年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水调歌头.游泳》,其中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不让人惊叹于一个勇敢者的无所畏惧和磅礴豪迈。
毛主席一生阅水众多,长江、湘江、赣江、珠江、钱塘江、北戴河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十三陵水库、湖南韶山水库、滴水洞水库、江西芦林水库、武汉东湖,都曾留下他搏击的身影。1966年7月,73岁的毛主席顶着5级大风,依然畅游长江30里。他曾说过:“青年人,应该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毛主席是知与行的表率,他的“万里长江横渡”,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到中流击水,直到今天,在南方一些长江沿岸城市,每年都要组织游泳活动,以纪念毛主席对游泳这项运动的促进的贡献。
新中国体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发生在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这也是毛主席生涯中的神来之笔。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天平开始倾斜,由于美国在十几年越战中的损耗,国力开始削弱,而中国在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后在第三世界拓展生存空间的努力也已硕果累累,朋友越来越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格局面临着重大变局,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已将中美两国一点一点拉近。1971年3、4月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4月3日,毛主席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受了中方的邀请。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还有2位配偶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经香港抵达北京,开始为中国进行访问。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对美国进行了回访,参观了底特律的工业基地,游览了迪斯尼乐园。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引起了举世瞩目,结束了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为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作了铺垫,这件大事被称为“乒乓外交”,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10月25日在联大26届会议上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
毛主席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成功地用“小球”转动了“大球”,留下了一段千古佳线日,毛主席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当他听到体委主任贺龙说到有运动员在预赛和选拔赛中打破不止一项世界纪录的消息时,禁不住感叹道:
这是一条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栉风沐雨、玉汝于成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砥砺奋进、奋勇争先的发展之路,在这条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道路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始终紧密相连,并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曾几何时,“东亚病夫”的帽子像一座大山,压在中国人的头顶,令人难以呼吸。新中国成立前,积贫积弱良久的中国,很多老百姓求一碗饱饭而不可得,体育更像是一种奢侈品,对很多人来说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参与其中。
新中国成立后,和中国其他各领域一样,体育也获得了新生的机会,中国体育人的体育强国梦从那一刻已经苏醒。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更是为新中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1959年,容国团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一年后,王富洲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1963年,罗致焕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冰雪项目世界冠军……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步向前,中国体育也融入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和气质,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书写着体育强国梦的全新篇章。
1979年,体育界率先喊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各行各业引起巨大反响。两年后的日本大阪,五年磨一剑的和张蓉芳、郎平等女排姑娘以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开启了女排五连冠伟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重回奥运大家庭的中国圆了百年奥运冠军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手杨扬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团登顶金牌榜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那届赛事也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杨扬回忆说:“我看到中国女排拿下五连冠,看到李宁夺六金,看到许海峰的第一枪。我那时很小,但是我说长大以后要像他们一样走向世界。虽然那时候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路有多长。”
杨扬的梦想,正是那个时代每个体育人的梦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可以说,在那些年代里,全体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要向世界证明“我行”,体育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凝心聚力的强大感召力,成为最为振奋人心的排头兵和尖刀连!正如38年前《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写的那样:“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从容国团到中国女排,从许海峰到杨扬,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人的体育强国梦,通过一个个冠军、一次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向世界宣告:“东亚病夫”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当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在一天天成长。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我行”——因为我们早已在包括体育在内的各个领域证明过——我们仍然会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争金夺银,但这种渴望更接近体育本质,还蕴含着无限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如郎平所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2012年底,党的召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等被写入大会报告。
过去十年是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十年。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全民健身的火热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跑马热”成为现象级事件,1981年,中国首个城市马拉松在北京诞生时只有86人参赛。而今北京马拉松3万个名额,2013年半天抢光,2014年后只能“摇号”,而需要“摇号”的马拉松又何止北马。
如今,健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时尚”选择,无论是“平易近人”的广场舞、跑步、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还是有些“高冷”的击剑、搏击、棒球、冰球等项目,都有着大量拥趸。
与全民健身一起蓬勃发展的还有体育产业。安踏2019年上半年营收148亿元人民币,市值不断创出新高,已经跃居全球行业第三;“中国李宁”在巴黎和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中国自主体育品牌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不断抢占价值链高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也不仅仅是鞋服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领域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2018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增长到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18%。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占比已突破1%,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15年7月,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成为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同是举办奥运,对中国来说意义却大不相同。当年,中国还没有举办如此大赛的经验,北京更多是在学习、借鉴、摸索,最终用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三年前在吉隆坡最终打动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让他们为北京投出一票的,正是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而在筹备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了“头号粉丝”,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点赞中国筹备冬奥会展现出来的可持续性、可行性……
过去五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相继出台,“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写进十九大报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将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将于2050年全面建成。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体育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让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成为根本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如今,全民健康要从“医已病”向“医未病”转变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医未病”?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等原则外,加强体育锻炼,强健国民体魄已成共识。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上球场,让孩子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进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坚定抉择。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体育依然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未来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