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登陆论“吸金”这些大学可是顶流!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了2022年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及信息公示。
38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将保送就读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kaiyun全站,其中不乏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自行车运动员鲍珊菊、举重运动员侯志慧等网友所熟悉的奥运冠军。
尤其是近些年密集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上,大员大放异彩,也令培养他们的学校纷纷迎来高光时刻。学子屡屡斩获金牌的体育类高校更是备受瞩目。
建国初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急需人才。1952年11月,新中国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学院)在上海成立。
1953年,高教部、教育部kaiyun全站、国家体委kaiyun全站、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为调整若干高师体育系科,成立体育学院的联合通知》,决定在中央及各个行政区分别成立6所体育学院,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六大体院”。
除华东体育学院外,还有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中南体育学院(现武汉体育学院)、西南体育学院(现成都体育学院)、西北体育学院(现西安体育学院)、东北体育学院(现沈阳体育学院),它们都集中于1953、1954年创建。
但要从历史沿革上说,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当属成都体育学院。该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
最“年轻”的体育院校则是河北体育学院。学院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整建制基础上筹建并开始招生,1985年正式获批建院。
近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河南省提出要加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分立为河南体育学院工作。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其直属高校进行调整。除北京体育大学继续直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外,其他五所院校全部转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政府共建共管。首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8所体育学院则由当地教委、教育厅与体育局共同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是唯二两所“双一流”建设体育类高校。它们的体育学学科均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2019-2021年间,体育类院校共申报通过“国家级一流专业”共有74个。其中“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入选数量最多,分别有12所、11所学校申报成功。
而“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旅游管理”“舞蹈表演”“新闻学”等非体育类专业的入选,则体现出学校较强的综合实力。
首都体育学院(9个)、上海体育学院(8个)和成都体育学院(8个)也是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较多高校。
比如首都体育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积极探索艺术与体育相结合;上海体育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以运动心理学方向为特色;成都体育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着重培养体育旅游相关人才。
哈尔滨体育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运动员。
我国冬奥史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14枚奖牌中的13枚,都由沈阳体育学院自主培养的运动员获得。
而在各项重大体育赛事中,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学校的科研团队,为赛事运行、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保障等方面所提供的科研助力,也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体育类院校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但其实还有很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出来自非体育类院校。
比如每逢重大体育赛事,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是捷报频传,祝贺本校学子创造佳绩。
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中,有些人是因在全国或国际赛事上成绩优异,免试入学,通过大学学习促进个人更加全面发展。
有些大员则是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入理想大学——当他们的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要求后,由大学择优录取。
进校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案通常与其选择专业的普通学生保持一致。同时他们也会在专业教练的训练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竞技成绩。
大员取得优异的成绩既是自己也是学校的荣耀。但体育赛场上能够站上“世界之巅”的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
中国体育教育家马约翰(1882-1966年)在清华大学执教近半个世纪,是清华体育教育的开拓者。他在接受清华校刊记者采访时曾说:
“体育对人民有两个最大的贡献:一是用科学方法锻炼人民健全的体格;二是辅助教育,培养人的优秀品质,达成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