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址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健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小伟)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全球难题如何破解?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教育都有怎样的目标?如何改变中国体育课堂教学上存在的“三无体育课”(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 2019 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来自中国、阿根廷、爱尔兰、澳大利亚、巴西、保加利亚、法国、北马其顿共和国、美国、南非、土耳其、西班牙、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参会。
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办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研究院协办。
本届大会围绕体育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跨学科视角的健康影响因素,运动促进健康,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内容涉及体育课程历史、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体育核心素养、适应性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教育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与健康的全球变化、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等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坊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与专家面对面等多样形式,共同探讨新时代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为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助力。
会议通过为全球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进行思维碰撞与激励讨论,不仅在宏观层面有利于更进一步明晰今后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定位、价值观和未来发展走向,帮助各国做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顶层设计;在中观层面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如内容、模式、素养、教师、健康促进等主题的设计和实施,对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产生整体推动作用;而且在微观层面为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具体操作路径提供了启发,使得各国能够推出更多的基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方法。
针对我国新课标如何落地、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亟待回答的问题,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在会议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在季浏看来,要想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学生每节课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140-160次/分钟;运动技能学习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另外解决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应保证20分钟左右。只有达到这些条件,才能真正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季浏表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和比赛,提升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能够解决‘中国学生学了12-14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的问题。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教授对此评价,“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由中国学者开发的第一个体育课程模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学者的热烈关注与讨论,这在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美国和英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了32%和20%。在这样一场慢下来的比赛中,中国在半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了45%。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介绍,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对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影响非常大,而这种现象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尤为明显。
在这一背景下,汪晓赞带领的研发团队用了五年的时间开发了KDL体育与健康课程。KDL 是“Know it、Do it、Love it”的首字母缩写,中文含义为“知之、行之、乐之”。
汪晓赞表示,KDL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精神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为指导,以发展各个阶段儿童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为载体,创设应用型和情境化学习环境,构建了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完整的课程体系。汪晓赞的这一成果既结合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本土实际情况,又与国际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接轨,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一起,同时在国家课程标准与一线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地。
美国密歇根大动科学学院副院长托马斯教授说:“‘KDL体育与健康系列课程’让人眼前一亮。该课程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标准与一线体育教学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发。”